| 媒体聚焦

水风光互补有望成为水电第二增长动力

来源:天风证券

时间:2021-05-04 阅读:6084

1. 何为水风光互补?——打捆建设、一体运营

依托水电基地进行的风电、光伏等一体化建设运营。“水风光互补”是一种清洁能源基地的建设方案,指的是以水电基地为基础,对周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一体化建设运营,将水电和光伏就近打捆上网。我国水风光互补在实践层面尚处探索阶段,且以水光互补为主。具体案例方面,黔源电力已初步建成国内第一个流域梯级水光互补可再生能源基地,利用北盘江流域梯级水库投建了包括镇良、岗坪、永新三座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共计75 万千瓦。

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解决方案,政策重视度提高。水风光的互补建设运营,理论上对于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充分挖掘存量水电基地价值等,具备明显的促进作用。虽实践层面尚在探索,但 2020 年以来,在碳中和大方向的日益明确下,政策端重视度已明显提升。2020年 8 月底,国家发改委及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就近打捆新能源电力的“一体化”实施方案。此外,地方层面多省已将“水风光互补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的重要考量范围内,其中云南省提出建设金沙江下游、澜沧江中下游、红河流域“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以及“风光火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新能源装机共 1500 万千瓦。

2. 为何推进水风光互补?——“1+1”远大于 2

首先,水电基地往往风电、光伏资源不差,互补开发大有可为。我国是水电大国,大型水电基地所具备的水电资源异常丰沛。与此同时,以云南、四川为代表的水电基地,往往还具备丰富的风、光资源。从利用小时看,2020 年云南、四川平均风电利用小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2%及 37%;光伏平均利用小时高出 14%及 4%。因此,水风光的互补利用,是有效挖掘水电基地潜在电力资源,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的一大举措。在线路通道能力富余、土地相对贫瘠、植被覆盖率相对低等条件下,水电基地开展水风光互补开发大有可为。

第二,改善新能源消纳、丰枯期电种互补,水风光将产生实质协同。“水风光互补”项目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水电改善风光消纳:风电及光伏在一天内的出力情况较不均匀,稳定性的缺乏造成的弃电一直是新能源电种的重要问题。水电响应能力较强,在风光就近打捆上网的模式下,可将锯齿型的新能源电源调整为平滑稳定电能,起到了很强的调峰作用,从而改善风光消 纳。

2)枯期、丰期电源互补:风、光与水电年内的发力峰谷存在错位,水电发力的雨季往往风、光利用小时不济、发电量走低,而旱季往往风、光利用小时较高。因此在发力时间段上水电与风光存在较好的互补性,风光“枯期”水电发力,而水电枯期风光可提供一定支撑。

最后,造价成本、运营支出或有明显优化,“水风光”项目收益率有望提振。一方面,互补项目的风光电站利用水电站周边土地资源就近建设,建设成本或有节约。对比贵州省部分光伏电站项目,黔源电力风光互补项目单位装机造价区间为 3600~3800 元/千瓦,具备可观造价优势。另一方面,在项目运营过程中,风光互补项目利用已有水电通道打捆上网,在管理上与水电站可实现一体化,营运支出或可实现显著优化。整体来看,在造价及营运成本端的或有优化下,“水风光互补”项目收益率相较常规新能源项目有望得到提振。



特别声明

国际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能源资讯推荐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