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能源资讯
来源:能源杂志
作者:徐进
时间:2022-05-10
俄乌冲突已持续了两个月,目前仍没有好转和改善的迹象。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史无前例的经济制裁和推波逐澜的无理打压,实际上这场冲突再也不是简单的俄乌两国间的争斗,而是美俄关系地缘政治和世界能源霸权的争夺。当今世界地缘政治与能源战略相互交织,任何国家只要触碰到美国的全球霸权的“网络”并拒绝屈从其意志,无论大小和强弱都免不了在某个时候会经历俄罗斯目前所遭受的制裁与打压。
如何从能源视角探究俄乌冲突带来的问题与风险,将会产生的哪些“后遗症”,我国需要从中得到哪些启发并做好充分准备,以防患于未然,是一个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战略性课题。
具体来说,俄乌冲突将会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以下十大启示:
启示之一:能源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能源既是现代经济的命脉,也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能源发展的每一次飞跃,都会引起了人类生产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从木炭时代到煤炭时代,还是从煤炭时代到石油时代,以至于后来的原子能开发和各种各样的新能源纷纷登上舞台,都曾使几近停滞的文明孕育出新生机。如果不能把本国能源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只有被动挨打的地步。
这次欧洲对俄罗斯能源领域的制裁可谓是玉石俱焚,“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德国暂停了大名鼎鼎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认证,让本来已建成的输气管硬是通不了气,西方能源巨头纷纷退出俄罗斯市场,集体限制俄罗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好在俄罗斯是能源大国,不用担心能源被西方国家“卡脖子”,否则只需要借助能源封锁这一招,就会让你一剑封喉、置于死地。
启示之二:打造以人民币计价能源交易体系应当加快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自冲突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尤其是金融制裁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俄罗斯近一半的外汇储备被西方国家冻结,国际通用支付方式SWIFT将其排除在外,导致俄罗斯经济瞬间被西方“隔离”,还有取消俄罗斯的贸易最惠国待遇、冻结俄富豪巨额财产等各种眼花缭乱的“拉清单”手段层出不穷。
对此,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净进口国的我国,要未雨绸缪,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入到国际金融体系当中,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主动推进能源及其衍生品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上海原油期货规则制度,加快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石油人民币”体系,积极构建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天然气交易体系,努力探索建立新能源人民币计价结算体系,不断提高在国际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启示之三:确保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势在必行
这次俄乌冲突欧洲之所以被嘲笑为名符其实的“冤大头”,能源面临短缺,价格持续飚升,原因就在于欧洲向来对俄罗斯能源高度依赖,其40%天然气、27%石油和46%煤炭来自俄罗斯,想在短期内摆脱俄能源供应并不现实,最终为制裁“埋单”的必然是欧洲企业和普通民众。
因此,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进口依存度日渐提升的格局下,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能源资源,加强与各区域能源机构的大力合作,以促进能源供给来源地的多样化;要下大力构建立体化陆上管道运输路径,不断壮大海上运输能力,形成能源进口来源渠道与输送网络的立体化;要尽快改变以煤炭等传统能源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主动转向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与清洁能源(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等)综合平衡发展的能源结构,避免在一棵树吊死。
启示之四:提高能源战略储备能力迫在眉睫
油气被称为现代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血液”和“氧气”,充分战略油气储备对保证能源供给及价格稳定意义重大。2021年,我国原油和天然气进口量分别为5.13亿吨、1675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2%、44,9%。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油气战略储备严重不足与滞后,战略石油储备约为70天消费量,与国际能源署设定的90天储备安全标准线有较大的差距,与发达国家(如美国的石油储备量约160天、日本石油储备量约144天)相比差距更是明显。
由此可见,我国油气能源战略储备需求和增长空间依然较大,提高战略储备能力刻不容缓,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变幻和油气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要把油气储备体系建设摆到与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尽快形成政府储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和生产经营库存三位一体的储备模式。
启示之五:传统能源转型需要迈得更加稳健
俄乌冲突表明世界仍难以离开传统能源,能源的清洁低碳转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仍然在路上,总会遭受到各种不同的“阵痛”,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我国目前能源的基本格局是“多煤少油缺气”,“双碳”目标的提出给传统能源行业带来史无前例的挑战和压力,石油、煤炭、天然气和电力作为减排大户,是“降碳”关注的重点行业和对象,任重而道远。
尤其是去年下半年我国不少地方发生的限电危机表明,尽管这些年新能源行业“风光无限好”,但依旧无法弥补传统能源的供应缺口,传统能源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着“压舱石”作用。我国能源转型虽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但必须充分考虑客观现实情况,先立后破,循序渐进,切忌搞“运动式”减碳,“一刀切”式做法有悖客观规律,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终将会一事无成、遗祸无穷。
启示之六:加快新型能源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俄乌冲突将导致欧洲疯狂加码新能源,以彻底摆脱对俄罗斯能源过分依赖,德国甚至计划到2035年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新能源领域,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产能、投资、建设和运维市场,太阳能多晶硅料产能占据全球70%以上,风机产能约占世界近一半,2021年我国风电与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双双突破3亿千瓦大关,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其中当年新增风光装机超过1亿千瓦,是排在第2位美国的3倍多。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是新能源的生产和制造的大国而非强国,相关技术专利储备严重不足。据从有关资料了解,2009-2019年期间在新能源国际专利申请中,欧洲占比28%、美国占比20%、我国仅占8%。因此,通向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我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加速向着低碳清洁时代迈进,真正将产能优势、市场优势转变为生态优势、竞争优势。
启示之七:能源技术创新摆到更加突出位置
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博弈折射能源权力转移的新态势。随着能源技术革命推进,能源权力亦将发生质的变化。虽然我国能源领域已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但同世界能源科技强国和引领能源革命的要求相比,我国能源技术创新还有较大差距,仍存在不少短板:前沿技术上投入不足,氢能、燃料电池、碳排放等技术专利主要掌握在欧美、日本人手里;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大型燃气轮机、高温材料、核心元器件被国外垄断;原创性成果研究有限,常用的能源设计软件、优化软件、仿真软件及控制系统软件严重依赖国外,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唯有加大科技创新,努力抢占能源革命的制高点,才能在新一轮能源权力转移中抢得先机,真正成为最后的赢家,这是确保我国不被他国“卡脖子”的“杀手锏”。
启示之八:加强周边能源合作成为重要支撑
俄乌冲突的根源在于北约东扩,背后的总导演是美国。俄罗斯有个非常悲催的地方是,在欧洲接壤的9个国家中,却有8个国家与其反目成仇,让美国很容易找到兴风作浪的“楔子”和突破口。
我们从中得到的教训是必须长期坚持睦邻友好政策,广泛加强能源领域各方面合作,用跨国输油输气管道造就能源友好合作的大动脉,用国家间电力互联互通沟通友好合作的大桥梁,用全球能源互联网打造各国相互合作的大舞台,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在能源领域构筑起长期稳定、相互依存、互惠互利、更加紧密的良好合作关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不给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任何挑拨离间、制造隔阂、打进楔子的可乘之机,让他们的卑鄙伎俩不能够轻易得逞。
启示之九:同欧美的能源博弈将会持续升温
俄乌冲突极有可能导致全球能源体系分裂,分别形成以中印为主的“用俄罗斯能源”和美欧为主的“去俄罗斯能源”的两个相对平行的能源体系。特别是在当前美国正率领一帮“小跟班”想方设法对我国进行疯狂打压和排挤的形势下,俄乌冲突正好让他们逮住了作恶的“良机”、找到了发难的“借口”,中美能源博弈极有可能会愈演激烈。
我国必须权衡好各种利弊,善于运用斗争策略,决不盲目硬碰,既要充分利用俄罗斯急于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来弥补在欧洲损失的愿望,稳住中俄能源合作的大盘子和大方向,确保中俄能源合作行稳致远;又要擅于利用欧美各国在俄乌冲突中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找到大家合作的共同点和结合点,开展有理有节的争斗,保持战略耐心与毅力,在相持中增加理解,在合作中化解猜忌,确保斗而不破、竞合而行。
启示之十:构建能源战略联盟需提上议事日程
通过俄乌冲突能够明显看出,美国在拉邦结派、搭建利益“小圈子”方面更加得心应手、炉火纯青。在面对美国的无理打压和中美“脱钩”愈发明显的形势下,我国不能总是被动应战,而是需要适时主动出击,以更加广阔的胸怀拥抱全球,充分利用我国是全球第一大能源进口国和最大能源消费国的有利地位,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坦诚相待”原则的前提下,打造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全球能源战略合作联盟,深化同中亚和俄罗斯、非洲以及中东地区等传统能源市场合作关系,积极开拓北美、南美等新型能源市场,搭建更加广泛的全球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主动参与到全球能源对话中并积极倡导全球能源安全的新理念,以合作代替对抗,以互惠代替独占,不断扩大能源交流合作的“朋友圈”。
国际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国际能源网编译 21小时前
驻南非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22小时前
电气风电 22小时前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