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企业
来源:中国电建西北院
时间:2025-03-31
近日,西北院参建的
甘肃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
正式建成投运
作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
将为甘肃省深度融入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西北院承担的机场三期扩建项目
配套设施及锅炉房工程设计
是本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由供电、供水、雨污处理、供热、
交通、综合管廊及锅炉房专项工程组成
不仅为机场扩建提供了全面的基础设施支撑
还通过系统性、前瞻性设计
显著提升了机场扩建工程的功能完善性、
安全环保性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筑基:织就“生命脉络”
满足供给的“能源心脏”
秉承“高效供给、智慧管控、绿色低碳”三大核心策略,配套设计供水泵站1座、10千伏开闭所5座、换热站4座、燃气热水锅炉房1座及雨水调蓄与中水回用站2座,为机场航站区及工作区提供具备基础性、应急性、可持续性的供水、供电及供热保障,成为机场动力与资源供给的“能源心脏”。
△ 供水站
△ 锅炉房
机场扩建工程的“动脉走廊”
设计新建地下综合管廊(沟)总长度超15公里,采取集约化布局,通过最大四舱结构(净空13.8×4米)实现管线分类隔离,同时预留30%扩容空间,适应远期需求。管廊(沟)内敷设给水、热力、电力、通信及再生水等5类市政管线,是机场扩建工程的“动脉走廊”,保障机场“生命线”稳定运行。
搭建全覆盖的输送“神经网络”
市政管网工程涵盖供水、供热、供电、雨污水排水等系统,覆盖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心、塔台、空管小区及附属用房等区域,供水满足日高峰12万旅客及配套设施的用水需求,总供电装机容量约30万千伏安,供暖面积达107万平方米,设计各类管线总长超180公里,南北横跨5公里,通过“环状+放射”结构搭建全覆盖输送“神经网络”。
△ 管网覆盖范围
智造:淬炼“技术匠心”
智慧赋能地下“生命线”——BIM+GIS三维协同驱动机场项目正向设计
针对锅炉房及地下综合管廊空间紧凑、管线交错的特点,设计团队采用BIM+GIS构建三维精细化模型,在统一平台中整合供水、供电、供热等多专业模型,实时同步设计,避免传统“分步设计”导致的接口错漏,形成“系统化、实时化、数据驱动、主动预防”的价值跃升,为机场安全、高效、低碳运营提供坚实支撑。
“双碳”战略下的供热新范式——创新技术赋能机场热源站高效低碳运行
设计团队创新融合“FGR烟气再循环技术+气电耦合余热回收技术+烟气消白系统”核心技术,构建智慧化、低碳化热源站,实现节能降碳与效率跃升双突破。依托数据采集、能耗分析与远程自控技术,打造供热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余热回收装置自动化运行、故障预警与能效优化,确保其高效、安全、环保运行。
多舱盖板式设计——复杂断面下管廊建设的“快优省”新解法
针对29类复杂道路断面,突破传统统一管廊标准,创新采用“多舱盖板式管沟”(标准段预制盖板+节点现浇顶板),实现管线集约化敷设与断面形式灵活适配;通过预制构件降低现浇比例,缩短工期,节约土建成本,同时减少后期运维难度。针对预制盖板无法固定热力管道门型支架问题,设计打破常规,采用侧壁固定三角斜撑支架,通过计算分析验证其受力合理性,保障支架抗倾覆安全性及预制盖板完整性。
新枢纽 新引擎 新跨越
“空中丝绸之路”蜿蜒而来
“丝路大空港”蓄势腾飞
西北院将继续深化前沿技术应用
赋能“城市新基建”
为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强国战略
贡献更多电建力量
国际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中国电建西北院 3分钟前
中国电建 37分钟前
国际能源网 2小时前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