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企业

丝路新枢纽!西北院助力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投运

来源:中国电建西北院

时间:2025-03-31

近日,西北院参建的

甘肃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

正式建成投运

作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

将为甘肃省深度融入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西北院承担的机场三期扩建项目

配套设施及锅炉房工程设计

是本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由供电、供水、雨污处理、供热、

交通、综合管廊及锅炉房专项工程组成

不仅为机场扩建提供了全面的基础设施支撑

还通过系统性、前瞻性设计

显著提升了机场扩建工程的功能完善性、

安全环保性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图片

筑基:织就“生命脉络”

满足供给的“能源心脏”

秉承“高效供给、智慧管控、绿色低碳”三大核心策略,配套设计供水泵站1座、10千伏开闭所5座、换热站4座、燃气热水锅炉房1座及雨水调蓄与中水回用站2座,为机场航站区及工作区提供具备基础性、应急性、可持续性的供水、供电及供热保障,成为机场动力与资源供给的“能源心脏”。

△ 供水站

锅炉房2.png

△ 锅炉房

机场扩建工程的“动脉走廊”

设计新建地下综合管廊(沟)总长度超15公里,采取集约化布局,通过最大四舱结构(净空13.8×4米)实现管线分类隔离,同时预留30%扩容空间,适应远期需求。管廊(沟)内敷设给水、热力、电力、通信及再生水等5类市政管线,是机场扩建工程的“动脉走廊”,保障机场“生命线”稳定运行。

搭建全覆盖的输送“神经网络”

市政管网工程涵盖供水、供热、供电、雨污水排水等系统,覆盖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心、塔台、空管小区及附属用房等区域,供水满足日高峰12万旅客及配套设施的用水需求,总供电装机容量约30万千伏安,供暖面积达107万平方米,设计各类管线总长超180公里,南北横跨5公里,通过“环状+放射”结构搭建全覆盖输送“神经网络”。

管网覆盖范围.png

△ 管网覆盖范围

智造:淬炼“技术匠心”

智慧赋能地下“生命线”——BIM+GIS三维协同驱动机场项目正向设计

针对锅炉房及地下综合管廊空间紧凑、管线交错的特点,设计团队采用BIM+GIS构建三维精细化模型,在统一平台中整合供水、供电、供热等多专业模型,实时同步设计,避免传统“分步设计”导致的接口错漏,形成“系统化、实时化、数据驱动、主动预防”的价值跃升,为机场安全、高效、低碳运营提供坚实支撑。

“双碳”战略下的供热新范式——创新技术赋能机场热源站高效低碳运行

设计团队创新融合“FGR烟气再循环技术+气电耦合余热回收技术+烟气消白系统”核心技术,构建智慧化、低碳化热源站,实现节能降碳与效率跃升双突破。依托数据采集、能耗分析与远程自控技术,打造供热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余热回收装置自动化运行、故障预警与能效优化,确保其高效、安全、环保运行。

锅炉房配图.png

多舱盖板式设计——复杂断面下管廊建设的“快优省”新解法

针对29类复杂道路断面,突破传统统一管廊标准,创新采用“多舱盖板式管沟”(标准段预制盖板+节点现浇顶板),实现管线集约化敷设与断面形式灵活适配;通过预制构件降低现浇比例,缩短工期,节约土建成本,同时减少后期运维难度。针对预制盖板无法固定热力管道门型支架问题,设计打破常规,采用侧壁固定三角斜撑支架,通过计算分析验证其受力合理性,保障支架抗倾覆安全性及预制盖板完整性。

新枢纽  新引擎  新跨越

“空中丝绸之路”蜿蜒而来

“丝路大空港”蓄势腾飞

西北院将继续深化前沿技术应用

赋能“城市新基建”

为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强国战略

贡献更多电建力量

特别声明

国际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能源资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