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技术
来源:中国煤炭科工集团
时间:2025-04-02
3月26日,中国煤科煤科院自主研发的“煤气水内循环减量化技术”顺利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权威技术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的关键突破,为分布式工业燃气常压固定床气化炉用户带来绿色发展生机,展现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鉴定会专家组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湖北省陶瓷协会等7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表示,该技术创造了生产流程自净化的新模式,为工业燃气领域常压固定床气化装备提供了全新的绿色转化路径,对推动行业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技术针对建陶、铝业、镁业、玻璃等分布式工业燃气领域存在的含酚煤气水低成本处理难题,首创“余热驱动——物质内循环”技术路径,通过多界面传质器、梯级换热器等核心设备,将气化粗煤气余热转化为系统驱动力,使高污染含酚煤气水在经过热化学转化后,直接作为气化剂进行回用,系统构建起“污染源即资源”的闭式循环体系。依托该技术,煤科院于2023年11月在乌兰察布建成运行的首台套示范装置正持续释放生态红利,目前已累计处理3台20万Nm3/d规模气化炉煤气水近万吨,实现含酚煤气水减量90%以上,新鲜水耗降低50%以上,煤气水处理成本降低80%以上,每年为企业节约含酚煤气水处理成本近千万元。
据悉,目前全国在陶瓷、建材、铝业等多个行业有近千台常压固定床气化炉,每年预计产生300多万吨煤气水。煤科院“煤气水内循环减量化技术”通过化工行业的权威技术鉴定,将为工业燃气常压固定床气化炉节能改造、降本增效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未来,中国煤科煤科院将继续肩负央企使命,持续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速推进“煤气水内循环减量化技术”在陶瓷、玻璃等工业燃气领域的推广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国际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广东水电二局 1小时前
龙芯中科 1小时前
国际能源网编译 3小时前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