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建设
来源:国家能源之声
时间:2025-05-08
近日,全国规模最大的“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如东40万千瓦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年上网电量超4.6亿千瓦时,项目还配套建设大型储能站和制氢加氢站,将实现绿电就地消纳、转化应用。
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位于江苏省如东县堤外潮间带区域,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该项目在4300余亩滩涂上架设697866块光伏板,配套新建一座220千伏岸基升压站,安装60兆瓦/120兆瓦时储能站和一座制氢能力1500标方/小时制氢站。
项目年平均上网电量46293.4万千瓦时,可满足70万居民一年的用电量。投运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30.94万吨,相当于新增1.5个西湖景区的森林碳汇,可有效助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
建设概况
项目建设初期,国华投资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宗旨,创新提出了“综合能源利用+滨海生态治理”建设方案,秉持“高质量、高速度、低成本”的目标,建设全国规模最大的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
岸基升压站设计效果图
安全管控、工程管理、物资供应、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等环节紧密衔接,形成高效运转的工作链条,创造性采用“钢板桩围堰+砖渣换填”方案解决岸基站施工难题,设计新型登高车解决光伏区安装难题。
岸基升压站基础双钢板桩围堰施工
为保护当地海洋生态及文蛤养殖区,使用了约1800个平台四轮小车,首创“江海河陆”联运方案解决海缆运输难题。
海缆“江海河陆”联运河运段
新技术应用
创新岸基升压站建设形式
创新采用了“大面积架空透水混凝土平台+叠合式预制舱体电气设备结构”建设岸基升压站,是国内首个紧凑化、模块化、预制舱式岸基升压站,采用双层叠合,占地面积比常规减少超50%,降低了工程造价;设有防风锚固点,有效抵抗了2024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及同等强度台风的侵袭;电缆敷设在平台板下方,相比传统升压站电缆沟在平台板上,既提高了施工便利性,也更简洁美观,且升压站位于海堤外滩涂上,集电线路无需穿过海堤,既不会对海堤产生不利的影响,也减少了线路施工造价。
创新使用TOPCon组件
选用N型单晶硅双面双玻光伏组件,该组件通过创新的背面光学设计与高透玻璃相结合,在滩涂这一高反射率的环境下,发电量增益高达2.29%;优异的弱光性能在低辐照度环境下,可有效减少漏电通道,提升了整体发电性能;具有高效的光电转换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适用于高湿度、高盐、高腐蚀的滩涂环境。
海缆“江海河陆”联运铺设
创新实施“江海河陆”海缆联运铺设工艺,将整根3.5公里海缆从长江运输入海,转海运至码头,后采用2000个特制滑轮车将海缆沿着8公里长的海堤运至项目现场,再经水上浮拖、脚手架托架滚轮运输施工等相结合,安全高效地解决了潮间带海上光伏海缆施工问题,避免对潮间带文蛤紫菜养殖区产生任何影响,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智慧工地建设
该项目致力于打造“无人值守、远程感知、运检一体、少人维护”的新能源运管模式,针对远海光伏项目建设、运维特点,建设无人巡检机器人,开发智能安全防范、智能穿戴、视频安防等系统功能,增设数字孪生、海上安全等功能模块,打造“无人机+监控视频+5G融合”的海上光伏全场景巡视模式,全面支撑远海光伏项目的无人化运维。
项目亮点
该项目凭借敢想敢干、先行先试,着力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项目和国内首个光氢储“综合能源利用+滨海生态治理”示范工程,以“光伏+治草”的模式,推进治理4300余亩滩涂互花米草,为江苏省及全国沿海绿色光伏融合生态积累了经验。
生态环保
“光伏建设+生态治理”模式。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互花米草治理,不仅提升了土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为水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促进了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清理出的滩涂也为贝类等海洋生物创造了更优质的生长条件,有利于当地渔业资源的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此外,生态修复与新能源建设有机融合,形成了“光伏建设+生态治理”的新型发展模式,为打造绿色低碳、和谐共生的海洋生态示范区提供了有益支撑。
近岸海堤保护与下海通道修复。在海缆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施工理念,严格落实海堤保护措施,科学规划下海通道建设。采用非开挖定向钻技术、设置临时围堰等方式,有效减少了对原海堤结构和周边生态环境的扰动,保障了海岸带生态。同时,规范下海通道建设,提升了施工效率,为后期运维及渔民作业提供了便利,增强了区域交通与产业协同。
自建送出线路提升电网消纳能力。通过建设60MW/120MWh共享储能系统和配套送出工程,有效缓解了新能源并网带来的调峰压力,增强了电网调节灵活性,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积极助力区域电网消纳能力提升。通过修缮下海通道、加固海堤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当地渔业生产条件,带动了养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能。
在黄海广袤无垠的滩涂之上
近七十万块光伏板随着潮汐的涨落
“吸”光“吐”电
点亮了千家万户的璀璨灯火
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
从“规划图”变成“竣工图”
国家能源集团一路高歌
跑出“追光”速度
构建起“风光氢储”蓬勃发展的壮阔图景
与风为伍,与光同行,与水为伴
共同书写“双碳”目标下的国家能源方案
国际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中国化学 1分钟前
国际能源网 2小时前
数科集团 3小时前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