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研究报告

双循环背景下创新国际一体化项目投融资模式及机制研究

来源:全球能源互联网期刊    时间:2022-04-19

文章导读

“电-矿-冶-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实现高效率、高效益的海外投资,同时为国内制造产业提供支撑,对推动实现高水平“外循环”,助力国内大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一体化项目内涵及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分析,提出了以“全生命周期PPP+国际开发性金融”为主体的投融资模式,一方面将项目从建造到可持续运营的全过程、全产业链条纳入投融资设计的重点,另一方面有效整合东道国、中国和国际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力量,解决不发达国家财政短缺、金融基础较差的问题,最后从完善国际项目统筹协调机制、构建双循环投融资有利环境以及推动国际合作等三方面提出了一体化项目发展的机制建设及政策建议。

文章亮点

1.针对海外大型一体化项目特点,提出了以“全生命周期PPP+国际开发性金融”为框架的创新型投融资模式。

2.基于对“赢联盟”和卡洛特水电站2个大型海外项目投融资模式的剖析,进一步验证和探讨了创新型投融资模式的可行性。

重点内容

01 一体化项目主体分析

构建合理高效的投融资模式首先需要厘清项目筹建、运营过程中的主要参与方,系统分析这些主体在项目交易、运营中的投融资策略,为一体化投融资合作机制建立基础分析框架。

图1  一体化项目参与主体决策行为全景框架图

02 一体化项目投融资模式构建

通过对“电-矿-冶-工-贸”一体化参与主体及其利益诉求分析,结合其多元化、国际化、动态性、周期性等特征。本文提出“全生命周期PPP+国际开发性金融”的跨国一体化项目投融资建设模式。其中“全生命周期”包含了两方面,一是项目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二是一体化项目涉及的全产业链整合。从一体化项目的全产业链角度看,项目涉及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矿产开发、工业园区、国际贸易等一系列子项目,通过整合东道国、中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力量,组建形成“电-矿-冶-工-贸”一体化项目联合体(SPV),以东道国政府为主体,牵头PPP公私合作协议框架,针对一体化项目中电力开发、矿产开发等基础设施项目采用BOT特许经营的模式,以30年为周期进行项目运营,到期后根据情况将项目产权交还给东道国政府或续约运营。针对一体化项目中矿产冶炼、工业园区、进出口贸易等环节,按照市场化项目进行运营,前期阶段可适当给予政策扶持。

“全生命周期PPP+国际开发性金融”的投融资建设模式针对资源富集、工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实施意义:首先可以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发挥市场配置的优势,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其次,充分发挥国际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东道国和投资国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政策给予支持和监管,可以提高融资的可能性和效率,同时降低企业的资金和经营风险;最后,引入国际开发性金融力量及其先进的项目管理办法,一方面可以提升融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融资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提高项目整体运营效率。

图2   “电-矿-冶-工-贸”一体化项目投融资框架图

03 大型海外项目投融资案例分析

(1)“赢联盟”铝土矿项目

参与“赢联盟”的四家企业分布在铝土矿产业链上下游,在该项目中各有优势和诉求。通过矿运一体化整合,采取“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原则,较好地理顺了“三国四方”的利益关系,构建了从几内亚矿山到中国国内终端厂家用户、集多式联运为一体的全流程产业链。

图3  一体化项目参与主体决策行为全景框架图

(2)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项目

项目采用BOOT(建设-拥有-运营-转让)模式运作,运营期30年,到期将无偿转让给巴基斯坦政府。项目总投资中资本金占比20%,由股东自筹,其余为银行贷款,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和国际金融公司组成的国际银行提供,贷款期限17年,宽限期6年。

图4  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项目投运模式图

从2个项目案例的投融资和运营模式分析可知,“赢联盟”铝土矿项目基本形成了“全生命周期PPP”的良好循环,由企业和社会资本主动发起,得到几内亚政府认同,从前期策划开始就将项目发展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机结合,进行了基础设施、产业链条及运营管理等一系列完整的统筹设计,实现了“开发、运营、产业”的有机结合。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项目则是“PPP+国际开发性金融”模式的有效体现,借助国际开发性金融破解贫穷国家或地区融资难的困境,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发展,弥补东道国机制缺失和市场失灵的短板。

04一体化项目机制构建及政策建议

完善国际项目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完善一体化重大项目的筛选与评价、管理考核、综合金融服务等创新机制。

完善双循环投融资机制。加强金融供给端改革,创新“援贷投”结合的协同融资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能力。构建国际国内投融资规则的协调机制,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吸引国际资本。

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动员国际组织推动中国标准和规范走出去,持续建设高素质的国际专业储备人才队伍。

(作者:李荣1,相均泳1*,周原冰1,温灏2,王泽峰3 )

(1.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2.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3.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国际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阅读 4906

分享到 点赞

看过此内容的人还读过

国际能源网2024-03-30 14:35:526403
国际能源网2024-03-20 17:50:54406
2024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

2024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

国家统计局 2024-03-18 16:54:09 3354

更多财经信息推荐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