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背景: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13日,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阐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30·60双碳目标”的反复强调,一再证明遏制碳排放,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是大势所趋,全球能源转型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此背景下,传统能源企业正加速向新能源企业转型,包括BP、壳牌、国家能源集团、上海电气等在内的超大型企业也在加速绿色产业布局,业务范围向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延伸。

人类已经走上了真正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的快车道,新能源即将担纲主角,此时,储能也顺势成为了产业焦点。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在有关风电、光伏建设通知文件中提及鼓励或优先考虑配置储能项目,也就是说,“新能源+储能”将成为新能源竞争性配置中优先并网条件。

“新能源+储能”将成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家能源局已发布2021年新增风电、太阳能发电1.2亿千瓦的目标,如果按照新能源装机的5%来配置储能,那么2021年新能源侧储能规模将新增6GW。

按照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预计未来1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年均至少新增规模6700万千瓦以上,才能实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若按5%的配置储能比例测算,2030年风光新能源将新增配套储能34GW以上。

长远看,“新能源+储能”的市场增量是巨大的,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已经开始在“新能源+储能”的方向展开部署。

我们反过来思考,为什么“新能源+储能”会是新能源发展的大趋势?“新能源+储能”何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新能源+储能”能否有效解决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电网可能带来的问题?光伏与储能融合发展需要解决哪些关键技术问题?光储系统解决方案怎样更能创造价值?“新能源+储能”有什么国外经验可以借鉴?

头条

观看直播

现场•金句

李俊峰 |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要实现碳达峰目标必须解决三大矛盾,即要解决发展和减排的矛盾;近期和中期、长期的矛盾;要解决好转型和安全的矛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候不能影响经济发展。

刘为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

技术创新是实现光储平价的重要手段,储能即将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

周桃园 | 华为副总裁、华为数字能源产品线总裁

光储产业将迎来三大变化:第一、光伏电站的核心诉求从降低LCOE转向降低LCOE与提升并网能力并重;第二、光伏平价走向光储平价,传统储能必然走向智能储能;第三、绿电,必然走向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裴哲义 | 国家电网国调中心副总工程师

有的电网新能源发电渗透率超过40%,对电网安全稳定的影响日益突出,要高度重视电化学储能安全问题。

纪振双 |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

一批已建成的电站安全保障程度不够,要提高电站安全智控水平和主动安全能力,织牢光伏电气安全防护网。

刘明义 | 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储能技术部负责人

采用分散式电池储能技术,拆“大桶” 为独立“小桶”,“桶”内各自补短板,组内实现容量均衡,更有优势。

陈国光 | 华为智能光伏总裁

华为基于在光伏、储能技术与数字信息技术的深度积累,将两个领域的关键技术跨界融合,实现光储电站全面智能化,华为智能光储解决方案实现了LCOE降低5%、LCOS降低10%、安全可靠、支撑电网等更多价值。

董晓青 | 河北能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匹配大电流组件,华为新品SUN2000-196KTL-H3,具备3路MPPT,每路输入电流高达100A,可与之完美匹配。

胡彬 |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总

储能系统10年生命周期内保持额定放电能力14MWh,如采用传统储能方案,不支持分期补电,初期配置23.3MWh,投资预计4660万,如采用华为储能方案,支持模组级分期补电,初始配置降低31%,减少总投资1273万。

张杰 |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我国能源供给侧转型趋势不断零碳化、智能化、电气化,未来储能的发展方向将更贴近具体应用场景。

李帅 | 晶科分布式智慧能源部总监

提高传统行业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充分体现了光伏分布式能源清洁性、分散性、自给性、灵活性的特征与优势。

精彩瞬间

2021首场智能光储大会 盛况空前

会议外场展区 人气爆棚

《光伏方阵逆变器电气安全设计白皮书》

《智能组串式储能技术白皮书》

《针对大硅片组件逆变器相关设计白皮书》

相关报道

推荐专题

更多专题 >